把增强政治性作为首要任务 以自我革新、只争朝夕、勇于担当的精神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 |
发布人:
刘洋
发布时间:
2017-12-22
浏览次数:
13
|
贺军科同志在高校共青团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党的十九大前不久胜利闭幕,共青团组织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就是要继续坚定推进共青团改革,继续坚定推进从严治团。 去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深改组会议、中央书记处会议审议批准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经中央领导同意,团中央和教育部于2016年11月下发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2月,中央书记处审议批准了《学联学生会改革方案》。这些方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主要就是为了让共青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生机和新活力。 今年9月,团中央学校部联合教育部有关司局面向各省级团委,对学校共青团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整体进展符合我们的判断,有做得不错的地方,也有一些地方需要加强。这很正常,因为中国很大,各个地方的情况也都千差万别。刚才,9位同志从各自角度介绍了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情况,言简意赅,观点鲜明。我特别认真地听了3位高校领导的讲话,讲得非常好,让我们受益匪浅。 今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改革作出重要指示;8月26日,刘云山同志主持召开群团改革工作座谈会。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是更重要的一个契机,接下来,我们要鼓足干劲,加倍努力,把改革工作做得更好。 下面,我就继续深入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工作谈几点思考。 要继续提高对高校共青团改革的认识 一是要深刻认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高校始终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领域。从工作力量看,高校共青团在全团相对有最正规、最庞大、最有战斗力的队伍。从大学生数量看,90年代初期在校大学生数量只有200多万,现在已增长到2000多万,再加上学历教育、社会教育,共有约3000万大学生。大学生团员在共青团员中占的比例也相当大。正因如此,共青团始终对高校领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是要充分把握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的重大变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40%,再过几年还会进一步提高到50%,这意味着同龄人里每两个就有一个能够上大学。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当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再到普及化,意味着先进性在大学生中的表现形式会变化,我们的工作理念也要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三是要清晰判断高校共青团当前所处的方位和存在的问题。多年以前,有很多高校团委书记跟我们交流,都经常讲一个词叫做“高位徘徊”,意思是工作已经到一定水平了,但很难有突破。现在看来,这个论断已经不符合事实。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生自发的成长进步看作是共青团工作导致的进步,不能把学校党委带领学校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等同于学校团委起的作用,更不能把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看成是共青团工作的丰富多彩。要看到,现在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学生会的工作存在很大的危机,直白一点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没有占领制高点,这就是“高不成”;在学生的学习、工作、社会生活当中我们的工作并没有扎下根,这就是“低不就”。干部队伍的危机是“上不去下不来”,“上不去”就是高校团委的负责同志都是学校中层干部,但从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上看,还远达不到校园里有影响力的青年干部骨干应当起到的作用;“下不来”是指团干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较为普遍而且长期存在的,我们千万要保持清醒。 我曾经也做过一些了解。在一些学校,好像共青团的影响力比不上学生会,学生会的影响力比不上社团联合会,对团干部的看法也比较多元。我们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回归团组织的本源,坚决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我们自己要始终牢记初心,时刻保持清醒,否则我们就会被淘汰。共青团组织特别是共青团组织的负责同志,一定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要有坚定的战略定力,从工作本质出发,多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能什么热闹就干什么,不能成为学生的尾巴。要始终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突出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思想性,努力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引领者。 要准确把握高校共青团改革的目标任务 中央对群团组织改革提出统一的要求是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不同的群团组织当中,在不同的层级会有不同的表现。高校共青团从组织层级上主要属于基层团委,我们现阶段工作当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个是普遍存在“娱乐化”。具体而言就是,看起来我们的工作挺丰富多彩的,但是缺乏思想内涵,对人的思想和价值形成难以留下深刻的烙印。比如,学生需要我们帮助就业,我们提供就业服务后,就结束了,没有深化到思想引导,这不是服务青年的完整路径,我们的事没有做完。共青团组织无论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还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归根到底是要通过服务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正确的认识,拥护我们党所走的道路,这是最终的目的。另一个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化”。比如,一些团学组织,哪怕是一个学生会,也有各种助理和一些很花哨的名头。为了组织能够有效运转,设置一定的机构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团学组织体系异化为行政体系。比如,现在的学生会有干事,上面还有一层,再上面一层才能到部长,部长层有机会跟学生会的副主席说上话,副主席跟团委的干事才能建立联系。这些层级太多了,不能学习这些。现在学校、医院这些事业单位的老师们、医生们都在批评机构的行政化,团学组织往这方面去发展是不可取的。 高校共青团作为一个政治组织,要解决“娱乐化”“行政化”的突出问题,必须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推进改革,首当其冲的是增强政治性。政治性首先就是政党的意识形态,对我们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让党的意识形态和党的理论深入团员学生的人心,团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此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普遍都是成年人了,已经有基本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团组织要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政策,要让青年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基本的了解,知道什么是“两个一百年”,什么是“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知道这个国家现在是什么样子、要往什么方向发展。要培养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是共青团工作最主要的环节,要推荐团员当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党员发展的对象,为党的队伍源源不断地输送青年人才。 高校共青团的改革和建设要在增强“三性”特别是“政治性”上下大功夫,不能跟学生会组织、更不能跟学生社团混同,头脑一定要清醒。我们需要服务学生,需要代表和维护学生权益,但是表现方式和路径是有根本区别的。当然,讲政治在一部分同学当中还是“阳春白雪”,不一定会有那么大吸引力,那就更需要经过团组织的努力,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参与到我们的工作、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理解我们所宣传的思想,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团组织要做到的,也是共青团适应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普及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要注重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方式方法 一是要夯实基层基础。高校的共青团组织看起来似乎支部都是健全的,组织也是健全的,但是作用和活力并不一定那么强。我们不是拿一个喇叭站在校园里面喊一喊,站在街头发动一下就能够把共青团建设好。要想推进好改革,前提就是要打牢基础,要通过规范实行“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团支部的动员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要发挥组织优势。共青团作为一个体系相对健全的政治组织,要推动好工作,最重要的动员手段是组织动员。比如,我们要开展“三下乡”“挑战杯”等品牌工作,都需要依靠强有力的组织动员力量,才能覆盖到、吸引到更广泛的学生。共青团要通过改革,充分发挥深入学生之中、直接联系学生的组织优势,实现每个层级之间的有效联动。 三是要抓好骨干培养。如何抓好关键少数,是推进改革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不管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还是“四进四信”活动,最终目的要落脚在培养人才上。学校以及共青团组织的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尤其是在培养学生骨干的政治素质方面,团组织要发挥突出作用和关键作用。 四是要善于寻求支持。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解决校园内的问题,往往要靠校内外一起想办法。比如,团组织要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情、认识社会,有“三下乡”社会实践这样的载体,要想办法把这些工作做得更好,要善于自觉融入大局,广泛借助团内的资源,共同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多平台。 要抓好高校共青团改革的责任落实 从今年9月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对学校共青团改革进行督导的情况看,有的高校已经出了方案,有的高校已经动手去做,总体上正在稳步推进之中,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起草和出台改革方案上,要按照中央要求,集中力量,强化落实,抓紧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1.团中央学校部要抓好整体统筹、顶层设计。一是工作上要有指导。对于改革的重点项目要通过下发实施办法、制定工作指南、推广典型经验等方式加以专项指导,不能让基层没有方向、无所适从。二是节奏上要有把握。对于哪个阶段推什么工作、哪个层级组织要做好什么事,要有明确的意见。对于省级团委、高校团委在改革中要完成的任务,要有清单、有时限、有要求。特别是对于高校团委,要立足实际,说明白高校团委干了哪些事才算改革及格了,不能只出方案而不推动具体任务落实。三是落实上要有督导。要及时掌握各地各高校的改革推进情况、存在困难和迫切需求,分类指导解决。以上这些都要纳入从严治团的总体格局之中。 2.省级团委要担负好承上启下的关键职责。在这两年我出差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团省委书记对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认识和关注还是远远不够的。现阶段60%以上的团员是学生,但是我们的工作资源、工作精力也就是20%在做这个工作,这就是典型的资源错配。大学生的衣食住行学都集中在校园内,又有相对较多的课余时间,共青团工作的空间更大、效果更直接。抓住了大学生群体,可以说就掌握了团的工作的基本盘。在这里需要强调,省级团委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共青团工作,团省委书记要当好本地区高校共青团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各省级团委学校部要发挥协调统筹本地区学校共青团改革的作用,既要争取教育部门、学校党政等方面重视关心,更要为学校和基层团组织提供有效支持和指导。 3.高校团委要履行好改革落地的主体责任。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一定要着力在高校“大思政”格局里面充分发挥共青团的重要作用,一定要纳入到学校党委的工作大局,不能另抓一摊、另搞一套。学校团委要更加主动、积极地争取党委对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党委给了支持,就要言出必行、行有所成,踏踏实实地把事做好,让党委对团组织放心和信任。同时,还要坚持改革和工作两手抓,一手抓团中央学校部任务清单的推进落实,一手也要尽力推动学校党委出台改革方案,总之要以改革成效为导向。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认识,供大家在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工作中参考。归根到底一句话,高校共青团领域是关系到共青团命脉的领域,我们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改革的工作做好。 (本文转载自网络) (编辑:张冬平)
|